退而求全:婚姻稳定导向下农村青年反向流动研究——基于黔东南B村的田野调查Retreat to perfection: a study on the reverse mobility of rural youth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riage stability——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B village in southeast Guizhou Province
黄佳琦
摘要(Abstract):
基于黔东南B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婚姻稳定正成为影响农村青年反向流动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婚姻市场的结构性挤压、地方文化的弱伦理约束、代际合力的低质量支持导致农村青年无法在城市实现婚姻缔结,也难以在城市中维系婚姻稳定,反向流动成为他们在价值驱动和婚姻危机影响下的策略性选择。研究表明,农村青年的反向流动有助于维系婚姻稳定。农村为青年家庭提供了回避压力和夫妻合作的空间,有助于提高婚姻关系质量,建立情感共同体,同时,地方社会的保护性结构对青年家庭的吸纳有助于进一步稳固婚姻关系。婚姻稳定导向下的反向流动能够保障农村青年家庭的延续,却使其丧失了家庭跃升的机会,推动了底层社会再生产,因此,如何破解底层社会困局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KeyWords): 婚姻稳定;反向流动;农村青年;底层社会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农村社区治理创新问题研究”(22&ZD173)
作者(Author): 黄佳琦
DOI: 10.13842/j.cnki.issn1671-816X.2025.04.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M. Burawoy. The politics of production:factory regimes under capitalism and socialism[M]. London:Verso,1985:105.
- [2]黄岩,朱晓镭.超越拆分型劳动体制:产业转移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新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3-101,192.
- [3]金一虹.流动的父权:流动农民家庭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2010(4):151-165,223.
- [4]加里·贝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王业宇,陈琪,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58-75.
- [5]陈讯.妇女当家:对农村家庭分工与分权的再认识——基于五省一市的6个村庄调查[J].民俗研究,2013(2):26-35.
- [6]夏柱智,贺雪峰.半工半耕与中国渐进城镇化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17(12):117-137,207-208.
- [7]王春光.第三条城镇化之路:“城乡两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79-86.
- [8]李永萍.“一家三制”:教育城镇化背景下的亲代陪读与农民家庭形态调适[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2(6):75-84.
- [9]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1):125-136,207.
- [10]吴新慧.传统与现代之间——新生代农民工的恋爱与婚姻[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5-18,77.
- [11]徐依婷.生命历程视角下农家子弟的婚恋困境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0(1):56-61,119.
- [12]朱战辉.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婚配困境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9(2):72-77,122.
- [13]吴存玉.打工经济背景下农村婚姻脆弱性与留守家庭困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4):112-123.
- [14]王向阳.婚备竞赛:共识、策略与行动——理解华北农村婚恋压力的一个中观机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5):20-28.
- [15]宋丽娜.婚恋技术主义:农村90后青年的婚恋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16(9):38-43.
- [16]黄佳琦.农村青年恋爱与婚姻的适应性策略[J].人口与社会,2023,39(2):80-89.
- [17]宋丽娜.“重返光棍”与农村婚姻市场的再变革[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84-90,108.
- [18]喻厚伟.主体的自我建构与消费社会的勃兴——基于城镇化的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1):165-169.
- [19]余晓敏,潘毅.消费社会与“新生代打工妹”主体性再造[J].社会学研究,2008(3):143-171,245.
- [20]贺雪峰.农民价值观的类型及相互关系——对当前中国农村严重伦理危机的讨论[J].开放时代,2008(3):51-58.
- [21]李永萍.北方农村高额彩礼的动力机制——基于“婚姻市场”的实践分析[J].青年研究,2018(2):24-34,94-95.
- [22]杨华.农村婚姻挤压的类型及其生成机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5-34,170.
- [23]陈文琼,刘建平.婚姻市场、农业剩余与光棍分布——一个理解农村光棍问题的中观机制[J].人口与经济,2016(6):10-20.
- [24]冷波,贺雪峰.生活本位:深度贫困地区农民生活逻辑研究——基于贵州B村的实证调查[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8(6):54-58.
- [25]贺雪峰.中国区域差异中的文化核心区与边缘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9(6):23-29.
- [26]朱茂静.夫妻共进退:中西部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策略与现实困境[J].中国青年研究,2023(4):88-96.
- [27]桂华.“三农”压舱视角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J].人民论坛,2019(14):55.
- [28]夏柱智.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个分析框架[J].河南社会科学,2023,31(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