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关系式动员:复杂政策场域下的中国式乡村动员机制Building relationship mobilization: Chinese-style rural mobilization mechanism under complex policy field
原贺贺
摘要(Abstract):
延循“实践—理论”的研究路径,本研究在案例描述、机理分析、范式解读、逻辑阐释的基础上,界定了构建关系式动员的概念。构建关系式动员,既需要压力条件也需要可行性条件,它包括科层资源、社会资源、权威资源的关系化运作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互相支持最终促成了村干部与村民的“自己人”关系。“自己人”关系是学界当前三种治理范式之外的新变量,是村庄公事转变成了自家私事的突破点,是破解动员困境的关键。本质上,构建关系式动员是我国基层治理体系转型的产物,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是基层干部创新能力和担当精神的反映,是中国之治的重要范式。构建关系式动员的积极性十分突出,但也存在治理风险,应通过对其调适,平衡基层治理的法度与温度。
关键词(KeyWords): 基层治理创新;中国式乡村动员;责任担当;关系文化;构建关系式动员;“自己人”关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乡镇干部权力关系化运作的结构剖析与政策调适研究”(20CZZ031)
作者(Author): 原贺贺
DOI: 10.13842/j.cnki.issn1671-816X.2025.04.0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云昊.规则、权力与行动:韦伯经典科层制模型的三大假设及其内在张力[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2):49-59.
- [2]纪芳.关系性面子、村庄弱公共性与分利秩序——基于京郊Q村的经验调查[J].兰州学刊,2021(3):158-170.
- [3]陈锋.连带式制衡:基层组织权力的运作机制[J].社会,2012(1):104-125.
- [4]杜鹏.土地调整与村庄政治的演化逻辑[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4-36.
- [5]陈鲁雁,吴童.柔性政策动员:乡村治理中农户参与的实现机制——以独龙江乡草果产业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0-99.
- [6]韦仁忠.关系式社区动员: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角色、困境及实践路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87-197.
- [7]海云志.“关系型”强制动员——城市拆迁中私人关系网络的反向利用机制[J].青年研究,2011(5):75-82.
- [8]吕萍,胡元瑞.人情式政策动员:宗族型村庄中的国家基层治理逻辑——基于江西省余江县宅改案例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20(3):150-163.
- [9]邹阳阳,严三九.多层嵌套的情感动员:革命时期党报工农通讯员群体实践再思考[J].中国出版,2022(5):55-60.
- [10]秦亚青.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9(3):159-164.
- [1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7:27-29.
- [12]李智超,罗家德.中国人的社会行为与关系网络特质——一个社会网的观点[J].社会科学战线,2012(1):159-164.
- [13]周飞舟.行动伦理与“关系社会”——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J].社会学研究,2018(1):41-62.
- [14]刘兴盛.“关系理性”与人的解放[J].理论探索,2016(5):50-56.
- [15]叶娟丽,周泽龙.责任分立与责任超载:县域治理视角下乡镇避责的生成逻辑[J].行政论坛,2022(4):91-98.
- [16]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4(5):48-57.
- [17]狄金华.“权力—利益”与行动伦理:基层政府政策动员的多重逻辑——基于农地确权政策执行的案例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9(4):122-145.
- [18]李迎生,李泉然,袁小平.福利治理、政策执行与社会政策目标定位——基于N村低保的考察[J].社会学研究,2017(6):44-69.
- [19]陈柏峰.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J].社会,2011(1):223-241.
- [20]贺雪峰,桂华.农村公共品性质与分配型动员[J].开放时代,2022(4):51-61.
- [21]李智超,罗家德.中国人的社会行为与关系网络特质——一个社会网的观点[J].社会科学战线,2012(1):159-164.
- [22]赵汀阳.共在存在论:人际与心际[J].哲学研究,2009(8):22-30.
- [23]贺雪峰.大国之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88.
- [24]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M].孙柏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2.
- [25]刘井明.乡村干部交往结构分析——江西省一镇一乡六村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1998(2):50-56.
- [26]张汝立.目标、手段与偏差——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运行困境的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农村观察,2001(4):66-73.
- (1)2022年6月25日,赣北地区板村村支书的访谈记录。
- (2)2022年6月29日,豫南地区代村村支书的访谈记录。
- (1)2022年7月4日,黔北地区官村村民王某的访谈记录。
- (2)2022年7月4日,黔北地区官村村支书的访谈记录。
- (3)2022年7月13日,关中地区付村村支书的访谈记录。
- (1)2024年1月23日,晋南地区端村村民潘某的访谈记录。
- (2)2022年7月4日,黔北地区官村村民王某的访谈记录。
- (3)2022年7月4日,黔北地区官村村支书的访谈记录。
- (1)2022年6月29日,豫南地区代村村副主任的访谈记录。
- (1)2024年1月13日,赣南地区夏镇镇长的访谈记录。
- (2)2024年1月6日,豫北地区楼村驻村队长的访谈记录。